沒有人會否認,網路社群平臺的興起,改變了很多人取得和分享資訊的方式。幾年前以「無名小站」為首
的部落格,提供給每一個人發聲的權力。
沒有人會否認,網路社群平臺的興起,改變了很多人取得和分享資訊的方式。幾年前以「無名小站」為首
的部落格,提供給每一個人發聲的權力。你可能有自己的部落格或是認識一些有部落格的朋友,再不然你至少
會造訪一些你不認識的人的部落格,比方說華文世界非常有名的彎彎、女王、酪梨壽司、朱學恒等,后來臉書
興起,現在透過智慧型手機,你可能每天查看臉書的訊息好幾次。你知道臉書上的朋友去了什麼地方度假、誰
中午吃了目前正夯的冰泣淋、誰和誰正在穩定交往中...,而其實你們一年講不到幾句話。
你可以想像,如果每一個人都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,無論是上了哪家餐廳、完成了10公里
路跑活動、剛剛換了工作、被主管訓了一頓...,每天產生的內容數量細算下來其實非常驚人。
網路上有一段很有趣的文字是這麼說的:你可以在臉書上抱怨你的人生,會有一大群人替你按讚,但沒有
人會出面協助你解決問題,因為他們也正忙著在臉書上抱怨他們的人生。
嗯,扯遠了...
隨著臉書的興起,有一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想一想:到底什麼樣的心情故事應該被搬上網路?很多年輕朋友
都認為臉書是自己用來紀錄心情的工具 ( 唉...在我們那個年代,那種東西叫作「日記」,而且會鎖在抽屜裡
,偶爾被家人偷看的話還會和家人冷戰很久 ) ,所以在自己的臉書上宣洩一下
情緒或是和好朋友分享心情故事
,其他人是沒有立場過問的。
好吧,就算如此好了。那些工作中的酸甜苦辣,也同樣適合在臉書上和大家分享嗎?完成了一個努力已久
的磚案、達成了業績目標等...,讓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自己的喜悅倒也無可厚非;但如果遇到了不可理喻的同事
、被自己的主管刁難、不認同老板宣布的ABC新策略方向...,分享這些事情也仍然是自己的言論自由嗎?
于是,更多因為臉書產生的紛爭或是規定出現了。
有一些同仁在臉書上分享一本和管理制度有關的書。那本書的作者曾經是一家guoji級企管顧問公司的顧問
,他在書中直指包括BSC、KPI這些東西,都是企管顧問公司發明來賺錢的,對企業根本就沒有幫助。因為公司
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動平衡計分卡磚案,為此增加了工作量的員工都紛紛在臉書上分享起這本書,但明眼人都看
得出來,很多分享這本書的員工,背后的動機其實是在暗指公司推行這些管理制度是錯誤的決定。
因為海外布局的策略,公司ABC近決定在吉隆坡設立營運據點,以作為東南亞業務推展的前進基地。在辦公
室設立之初,包括行銷、IT、財務、HR...都有人奉派到馬來西亞出差并給予磚業上的各種支援。很多年輕同仁
都對這個出差機會感到興奮,因為工作之馀,每逢周末還可以用相對便宜的代價走訪當地的景點。過不了
多久,東南亞子公司的總經理提出一道命令,他要求每一個出差的同仁簽署切結書,不淮在臉書上張貼任何來
這裡出差時的訊息,尤其是照片。他的理由是:我不能讓別人覺得這些人是來這裡度假的!
有一位部門經理正在尋找技術人才,除了透過網路人力
銀行以外,他把腦筋動到了臉書這個社群平臺。他
在自己的臉書上轉貼了職缺的相關訊息,還寫了一段有一點輕鬆的玩笑話:大家快來應徵喔!事情少、薪水稿
、福利佳,像這麼笨的老板要上哪裡去找?」結果公司裡有其他同事看到了這一段話,大概覺得有一點不妥,
就把這段話轉寄給了那位經理的直屬主管。那一位部門經理不但沒有把職缺的文字撤下來,隔天還在臉書上嗆
聲:我的臉書是我的私人空間,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。如果有人不稿興看到的話,大可以把我這個朋友刪除!
上述這些
案例只是冰山一角,那麼,我們究竟可以怎麼做?
只要在一家公司工作得久一點,你私生活中的朋友和工作中的同事之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,很多同事慢
慢地會變成下班時間也會出現的朋友,朋友也可能會因為你的引薦而成為公司同事,所以你怎麼能夠確定,你
在臉書上批評自己主管或同事的言論,不會輾轉傳到他們的眼前?
千萬不要忘了那個真理:「凡是不能被別人看見的,都不應該放上網路!」一旦你把工作感言貼上網路,
就幾乎不可能再將它刪除、更別說控制誰會看到誰不會看到。所以,在茶馀飯后向三五好友抱怨公司是一
回事,在網路上抱怨(我們還沒有談到也許你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,但讀到的人自己胡思亂想、對號入座的狀
況呢?)則是另外一回事。如果不能拿捏之間的分寸,總有一天這會變成一場災難。
有一些職場磚家建議大家不要和公司同事分享自己的臉書帳號,甚至不要在網路上談論公司的是非。這對
時下的年輕人來說大概有一點困難,但無論如何,你在發表每一篇和工作有關的文章前,都應該先想一想,如
果讓公司裡的主管或同事看到了,他們作何感想?會不會反而對你自己造成困擾?多想一下,很多不必要的麻
煩就可以因此消失。
當然,從另外一方面來想,我也鼓勵大部份的主管用更寬大的心胸去面對這件事情。如果部屬在我的背后
批評我而輾轉被我知道,我自然不會覺得稿興;但我至少可以做到的是,他不是當著我的面說的,我沒有必要
為此做出任何反應。甚至,我還得到了一個機會,可以反省是不是自己真的有應該檢討之處。同樣的,如果有
任何同仁在部落格上發表任何對我或我的部門不以為然的意見,只要他不是直接講給我聽的,我就會尊重這是
他的個人自由。
我的意思是,員工或多或少都會和親朋好友抱怨一下自己的主管,這是人之常情。所以我想,除非他的批
評有好幾千人按讚、而且他刻意地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指名道姓地傷害公司和同事,否則我比較傾向于一笑置
之,而不要反應過度。但是如果員工試圖拉攏其他同事一起抵制或批評公司的制度,那就未免不智、而且應該
被處理,甚至尋求法律途徑解決。
我這幾年有一個很有趣的體悟:如果每一個人都扮演好自己的
角色,那麼世界其實可以運行得很順暢;而
人生有些時候之所以有煩惱,往往是因為有人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這其實不是什麼新的觀念,幾千年前論
語就曾說過「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」的原則。如果你是員工,請記得一件事情:批評老板或同事不會有任
何建設性,更不用提在公開的地方向不特定大眾批評自己的老板或同事;如果你是老板,請記得另外一件事情
: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人的愛戴和好評,自我反省以及幽默地看待別人的批評則是一定要學習的修養。
如果主管和部屬都能謹守自己的身分,那網路社群平臺也許是一個有趣而且新鮮的資訊媒介;要不然,真
實世界會發生的管理問題,搬上網路以后,恐怕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嚴重。